一、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3月,学院党支部获评2023年度潍坊市“过硬党支部”称号;10月,学院获评“2024年潍坊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萌老师获评“2024年潍坊市优秀教师”;朱妮妮老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在潍坊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征文二等奖1项。

二、深入落实“三教协同”,实现专本贯通零的突破
7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获批“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实现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在专本贯通上零的突破。学院与潍坊学院文史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朝日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开展专本贯通培养。9月,首批专本贯通班40人(最低录取分数471分)入校学习。

三、狠抓主业内涵建设,专业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12月,学院完成2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验收;《咖啡调制技能训练》获批2024年度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今年累计编写教材5本,其中企业合作开发教材2本。依托产业学院,打造“校企为主、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共有353名同学在27家合作企业完成岗位实习。积极开拓国际合作,独立开发乍得公共营养师职业标准1项(4级)、乍得公共营养师专业教学标准1项(4级),被授予“乍得职业标准开发优秀建设单位”。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技能比赛硕果累累
2月,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娣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月,刘乐鑫老师获评2023年“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6月,张雪妍老师获得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9月,王秀军、陈丽萍老师团队,周丽、牟佳佳团队分别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教师参加行业协会等其他各类比赛获奖17项。

五、坚持品牌项目导向,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
本年度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项。其中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研究课题2项,横向课题5项,技术服务经费20余万元;国家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24年度职教课题项目6项,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6项;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专项课题1项,潍坊市产教融合重点课题1项。
六、加强实训硬件建设,虚拟仿真基地效能显著提升
学院持续完善邮轮运营服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有条不紊推进教育部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申报工作。邮轮通识、客房服务、咖啡制作等功能区的投入使用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程。基地累计接待60余家职业院校、企业800余人次交流学习。

优秀学子就职国产邮轮,助力民族邮轮产业发展
学院谷艳荣、王静、李家乐、秦瑶4名优秀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入职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用出色表现赢得了乘客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学院依托特色鲜明的邮轮运营服务专业群,努力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民族邮轮产业贡献力量。

八、坚持“岗课赛证”融合,学生技能大赛成效显著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今年学院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技能比赛19项。其中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旅游协会5项,技能兴鲁5项,市级技能大赛8项。12月,荣获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

九、依托非遗拓展赋能,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
学院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学校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新模式。11月,学院联合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单位主办“潍坊市首届大学生非遗季暨滨海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共有63家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参加。今年,学院在聋哑学校、潍北监狱、老年大学、地方社区等30余家单位开展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体近1000人次。

十、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持续扩大社会服务
学院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旅游扶贫、电商助农、理论政策宣讲、法制宣传等活动30余场。4月,“星愿”乡村振兴服务队荣获“优秀服务团队”,刘乐鑫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23年“潍坊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团总支荣获2023年“潍坊市五四红旗团总支”。11月,“星愿”志愿服务队入选2024年团中央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
